返回旧版
山东预防医学会
当前位置:首页 > 科普与健康

蟑螂的科学有效防治--山东预防医学会有害生物防制健康科普优秀作品展播(二)

文章来源:山东预防医学会 日期:2021-06-08 00:00:00 点击:

蟑螂的防治不仅是疾病控制的主要措施,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环境,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人类在与蟑螂作斗争的过程中,以综合防制为主,而化学防治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。我国地处亚热带、温带区域,地域辽阔,幅员广大,各地环境、气候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,分布十分广泛,栖息环境复杂,在自然界对人类健康和适宜生活有着重大影响。

  1623135651866070607.jpg    

蜚蠊昆虫俗称蟑螂、香娘子、小强等。目前全世界已知种类3500多种,我国已发现种类有11科、48属、168种,但在住室内常见种类只有11种。山东省常见室内蟑螂4种(德国小蠊、美洲大蠊、黑胸大蠊、日本大蠊),蟑螂因在夜间活动,其危害往往被人们低估。据化石标本鉴定,早在2亿5千万年前就有其影踪。 

1、 分布与生活习性

1.1 分布  蟑螂分布广遍迹全球,其居民住宅、机关学校、宾馆医院、食品行业、水底的潜艇、奔驰的火车、空中飞机均有蟑螂的存在。蟑螂主要存在阴井角落、壁上砖缝和水泥剥落的裂缝中、壁上淤积的污物上、室内下水道口与外面阴井相通之处、暖气管道的间隙中、保温材料的缝隙里以及暖气铺设道沟壁上。居民环境主要分布于衣橱、书柜、床边柜、五斗柜、桌子抽屉、厨房和卫生间洗漱盆下的缝隙、镜子与墙壁间的缝隙、浴缸周围等处。

 1623135758490049387.jpg

1623135788965094724.jpg

 

1.2 危害  蟑螂的危害与苍蝇相似,可通过体表和肠腔携带传播各种致病菌,如伤寒、痢疾等。此外,蟑螂排出粪便和分泌臭气污染食物和餐具咬坏衣服、文件、书籍等物品。蟑螂对人类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,并积极进行防治。


  1623136093479096520.jpg1623136115281054019.jpg

1.3 生活史  蟑螂生活周期的长短,因种而异。在28℃,相对湿度60~80%的饲养条件下:德国小蠊生活周期为84天(雌虫寿命为171天、雄虫 202天)。美洲大蠊自卵发育到成虫约需一年左右。 

1623136153678027380.jpg1623136153697067640.jpg

  

1.4 繁殖能力  ①美洲大蠊:雌虫一生可产卵4~17个卵鞘;每卵鞘内含卵16~40个;每年一代;年初的一对,可繁殖64~680只;②德国小蠊:交配1次后,产6个卵鞘,每个卵鞘平均孵35只若虫,1年繁殖4代,年初的一对,1年可繁殖1千万只。 

1.5 食性  ①杂食性:米饭、面包、红糖、豆粉及粪便等; ②耐饥性强:小蠊3~23天、大蠊30~50天;③耐渴能力:如美洲大蠊雄虫,无水无食29天、无水有食27天、有水无食43天。 

1.6 活动  有翅,但飞翔极差、爬行敏捷,喜暗、怕光、白天躲藏,夜晚四处活动,晚6时开始活时,9~11时最为活跃,次日5时后隐藏,当遇强光、噪音或振动时,立即隐蔽。

1.7 栖息场所  喜温暖、潮湿、食物丰富的地方,如厨房、仓库、饲料间等。

1.8 季节消长  15℃以上开始出现,24~32℃最为活跃,4℃时完全不能活动,-5℃30分钟即被冻死。3月出现、9~10月高峰、12月后越冬(主要以卵越冬)

2、 有利蟑螂繁殖和传播疾病的因素 

2.1 全球温室效应  

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全球平均气温上升,使得一些原来不受蟑螂传播疾病影响的地区和人群,现在受到了蟑螂传播疾病的威胁。同时,由于气温上升,蟑螂的繁殖力增强,其数量剧增。 

2.2 全球人口  

2011年10月31日,世界人口达到70亿,人口密度的增加,蟑螂传播疾病的流行,有两个方面的影响:第一,世界人口的城市化和由此造成的人口密度提高,增加了蟑螂所依赖的小环境数量;第二,由于需要生活空间,人们不断改进居住条件更适合蟑螂的生存。 

2.3 快速和自由的旅行  

现在有更多的人进行国际间旅行,而且每年这个数字还在增加,这好像有些矛盾,我们的世界在缩小,而世界上的人口在增加,飞机旅行数目的增加,导致了蟑螂被旅行。 

2.4 抗性  

蟑螂本身对长期使用的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。我国自1963年首次报道淡色库蚊对DDT和六六六产生抗性以来,已有多种医学昆虫产生抗药性,其中高抗性的虫种就包括蟑螂,这些几乎对各类杀虫剂已产生抗性,而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尤为突出。 

3、 蟑螂的防治原则与方法

  image015.jpg1623135905112065267.jpg

3.1 防治原则  

蟑螂的特点是繁殖快、数量多、分布广,其生长发育受气温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。杀灭措施必须针对这些特点,突出重点,抓住蟑螂发育中的薄弱环节和有利防治时机,采取有效措施。反复突击、长效管理,才能达到预期目的。 

3.2 防治方法  

自古以来,人类为减轻其危害,采取了许多措施,但始终处于被动地位。近几十年由于科技进步,态势有显著改善,蟑螂的危害经过治理能够有所减轻,局部得到控制,不过,防除蟑螂的长期性无法改变。因为,人类既不能完全消除其生存、繁殖条件,又不能在大范围内将它们彻底消灭。

另外,随着社会的发展,适合蟑螂的新生环境不断出现,货物的快速、大量流通又为其扩散创造了条件。这些,都要求人们适时调整和改进防除策略。

因此,蟑螂防治必须重视治本,综合治理,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坦途。其防治方法有:环境治理、物理防治、生物防治、遗传防治、化学防治等。 


作品类别:科普图文类

作者:刘峰

工作单位: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


地址:济南市高新区龙奥北路1577号龙奥天街4号楼7层       邮箱:sdyfyxh2017@163.com         电话:0531-82929913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邮编:250101 版权所有:山东预防医学会          鲁ICP备20008233号